地址:江阴市青阳镇普照工业园 |
邮编:214401 |
电话:0510-86501738
|
0510-86517831 |
传真:0510-86517831
|
手机:18915221738 |
联系人:周女士 |
|
|
 |
新闻 |
|
 |
 |
硅橡胶自粘带的原料准备与混炼工艺
|
更新日期:2025/8/9 |
硅橡胶自粘带的生产始于精准的原料配比与科学的混炼工艺,这两个环节直接影响产品的基础性能。 在原料准备阶段,需根据产品的应用场景(如耐温范围、粘性要求等)确定配方。基础胶料多选用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生胶,其分子链中的乙烯基为后续硫化交联提供活性位点,生胶分子量通常控制在 50 万~80 万,以平衡加工性与强度。补强剂以气相法白炭黑为主,需经硅烷偶联剂改性处理,避免颗粒团聚,从而提升胶带的拉伸与撕裂性能。自粘改性剂是实现粘性的关键,多采用低分子量硅树脂或端羟基硅氧烷低聚物,添加量占总质量的 5%~15%,过少则粘性不足,过多可能导致胶带表面发粘。此外,还需加入适量硫化剂(过氧化物类,占比 0.5%~2%)、增塑剂及防老剂等辅助成分。所有原料需经干燥处理,含水量控制在 0.5% 以下,防止后续加工产生气泡。 混炼工序的核心是让各类原料均匀融合。首先将生胶在开炼机中塑炼 5~10 分钟,通过辊筒剪切降低分子量,提升可塑性。随后分段加料:先加入白炭黑与增塑剂,经 15~20 分钟 “薄通” 处理促进分散;再加入自粘改性剂,混炼 10~15 分钟确保分布均匀;加入硫化剂与防老剂,在≤70℃条件下混炼 5~8 分钟,避免硫化剂提前分解。混炼完成的胶料压成薄片,室温停放 24~48 小时进行 “熟化”,使成分进一步稳定。此阶段需检测门尼粘度,通常控制在 40~80 ML (1+4) 100℃,以保证后续加工顺利。
|
|